“五色鸣沙”绘制千年传奇——指尖流淌的艺术


【资料图】

来源:中国甘肃网

沙画是一门神奇的艺术,瞬间万变、转瞬即逝的艺术效果让人叹为观止。曾有人说,沙画的最高潮,就是最后那一抹:一切的美瞬间灰飞烟灭。

坐落于鸣沙山脚下的敦煌沙文化馆,以沙为载体,弘扬沙艺术,传承沙文化,秉承“沙画艺术+敦煌文化”的融合创新,运用唯美、灵动精细的艺术风格,为大众揭开沙文化艺术的神秘面纱,沉浸式体验沙粒从大自然而来,每粒沙都充溢着坛城仪式的祝福,让人一朝入画、梦回千年。

在文化和旅游不断融合的时代,文化研学游已成为旅游的新热点,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敦煌。沙文化馆依托独有的文化遗产资源,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深度体验。透过沙粒感知敦煌。沙文化研学俨然已成为敦煌旅游一道靓丽的名片。

“沙子在心理学里被称为‘治愈之王’,当触碰到沙子的那一刻如流水般温润,心是柔软的”。沙子作为沙盘游戏工作的主要载体,是因其自身所具有的深刻特质。它是净化的、神圣的、具有神奇疗愈作用的。沙子本身就具有转化这一特性。它介于固态和液态中间的一种形式,它本身是土元素,不是液体,却能流动;它是固体,却不能以较固定的方式保持形状。而一旦沙子与水结合,就变得有黏着性和可塑性,可以雕塑出不同的形状。

“沙”,汉字的构成为水少沙见,水中所见的细石。犹如海边的沙滩,也正是潮涨潮落,大海千万年地冲刷所致。我们可以想象,本来是海边的巨石,经历千万年的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阳光与冰川的变化,在自然力的作用下,留在我们的沙盘之中。于是也就有了这历史与时间上的承载与积淀。沙粒能让人瞬间安静下来。敦煌沙文化馆负责人刘瑞玲说,“沙画,并不需要你画得特别具象,却需要你慢下来,思考、想象、感悟。沙画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个转场变化,我们叫‘破局’,目的是不断变化,这其中包含的道理与人生是一致的。”

近年来,刘瑞玲扎根敦煌,黄沙漫漫,驼铃声声……边塞、飞天,壁画、驼铃,遵循“双手握无限,刹那即永恒”的理念,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融入沙画制作,从自然生活中挖掘素材,发现美和感人的情景为创作灵感,将静态画面的展示和动态情节串联,构成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沙画舞台表演艺术,沙画作品《反弹琵琶》《重生》参展北京大学颗粒艺术展、《月牙泉》参展第三届北京文学艺术展……

图为敦煌文博会沙画艺术展

刘瑞玲带领团队在鸣沙山下的敦煌山庄大堂“绘制”出长10米宽6米的大型九色鹿沙画,同时“绘制”了一幅“三兔藻井”沙画图案,寓意天下母亲“福禄安康”“一路平安”。在大型九色鹿沙画展示3天后,刘瑞玲带着她的团队和敦煌山庄全体员工,亲手聚沙成塔,沙画瞬间消逝了……很多在场的人心存不舍,然而,刘瑞玲却认为,这或许就是沙画艺术的哲学意义,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

“沙子有沙子的语言,不同地域的沙子讲述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故事。鸣沙山的五色鸣沙是独特的、有生命的。以沙画为媒介,用鸣沙山的沙粒来表达敦煌文化,其内涵是相通的,敦煌文化的当代表达应当是多元化的,兼容并蓄的。百花齐放才能吸引更多人沉浸式走近敦煌文化,了解敦煌文化,爱上敦煌。”刘瑞玲说。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