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写作背景简介_春望的写作背景-世界热点

1、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资料图)

2、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3、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4、  白头搔更短。

5、浑欲不胜簪。

6、  忧乱伤时,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诗歌创作的一个重大主题。

7、此诗即景伤春,以沉痛的笔调抒发胸中无限悲愤之情。

8、将国仇与家恨融为一体来进行表现,写得字字血,声声泪。

9、读之令人低徊欲绝。

10、在杜甫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众多诗作中,这一首是情最浓、意最深、格最高的现实主义绝唱之一。

11、好诗都是诗人高贵感情的结晶。

12、读着这个名篇,我们最鲜明的感受是:诗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是如此紧密地与祖国的命运、时局的变化和人民的痛苦息息相连。

13、他绝不低低切切地为了一己的愁苦而作草间虫鸣似的叹息,而是应合着时代悲愤的主旋律.在短短四十字的篇章中奏出了沉郁悲壮的哀时之歌。

14、前人称杜诗为“诗史”,是因为他“善陈时事”,颇多“敷陈时事如史”的叙事之作。

15、如果我们把“诗史”的含义理解得宽泛一些,把考察问题的重点放在是否表现了时代矛盾与时代情绪上,那么《春望》这样的抒情之作也是最杰出的“诗史”之篇。

16、  诗作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杜甫陷入长安城贼营之时。

17、它的中心,可用颔联的“感时”与“恨别”二语来概括。

18、诗本以含蓄蕴藉为贵。

19、可是此时杜甫投奔肃宗以赴国难之愿未偿,反而身陷贼中,内心悲愤至极,满腔心事透过春日意象喷薄而出。

20、不过,由于感情内涵很丰富而句子又高度凝炼,加上并非一空依傍地歌哭而是融眼前之景入情,因而纵然开头就说“国破”,后文又出现直指时事的字眼,但通篇仍具意余言外、耐人回味的诗意美。

21、  全诗的抒写层次,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22、前四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

23、首联二句,看似直陈,实则含有山河依旧而国事已非、草木茂密而人烟稀少的强烈暗示。

24、颔联二句是古今传唱的伤时警句。

25、这两句均省去一个动词,“花溅泪”与“鸟惊心”,意当为“看花溅泪”与“闻鸟惊心”方为完整。

26、春日花开鸟鸣,如在承平安乐之时,是该使人愉悦的,但眼下由于国破而家散,春花徒然增人伤感,春鸟更牵动离人之怀。

27、这里高度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胸中忧国与思家两股感情的回荡与交织。

28、“感时”承上“国破”,“恨别”启下“家书”,更有章法意脉上的照应贯串之妙。

29、关于这四句的丰富内涵,《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迂叟诗话》云:“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30、故言之者无罪。

31、闻之者足以戒也。

32、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3、‘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恐,则时可知矣”。

34、分析得颇有道理,可供参考。

35、诗的后四句,写春望之情,重点在遭乱思家和因伤时而焦急难耐两点上。

36、颈联二句,虽重在思家,然绝不忘时事,再次把国事与家事紧紧联在一起来咏叹。

37、“烽火”应上“国破”与“感时”,伤乱忧国之心一以贯之。

38、“连三月”,是说战火延续,平乱无日,眼看整个春天就在忧伤中过去了。

39、“家书抵万金”一句,尤为家喻户晓的名句,它以夸张的比譬,控诉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家庭离散、亲人音讯隔绝的悲剧。

40、由于准确生动地传达出战乱环境里的人之常情,所以获得千载读者的共鸣。

41、末联自我描绘发白而短的愁苦之状,形象地突出了诗人浓重的忧患意识.老杜之所以为老杜,就在于他处于国运危急之秋而无时不表露出哲人的忧患意识。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