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东省教育厅“大学当然应该开放”点赞


(相关资料图)

朱昌俊

近期,大学是否应当向社会开放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据调查,目前,广州大多数院校不对社会开放,或仅限对师生家属开放,校门口摆着“校外无关人员谢绝入内”的立牌,在校门口,有司机称可带人入校,收费一人50元。针对此现象,在广东“民声热线”节目中,广东省教育厅安全保卫处处长江存余表示,“大学当然应该开放”,“广东省有100多所高校,据不完全统计,已有50多所高校正在开发、测试公众入校预约系统,接下来我们也将要求其他高校尽快开发系统并开放校园。”

一句“大学当然应该开放”,实际是对常识的重申。众所周知,大学虽然被称为“象牙塔”,但这主要指精神层面的相对独立,绝不等于要与世隔绝。更何况,现在我们所讨论的大学要不要开放,更多仅是说要不要摒弃一些疫情时期的封闭管理政策,真正回到疫情前的状态。那么,在整个社会步入后疫情时代超过半年,基本走向正常化的今天,再来谈论大学要不要开放,这本身就是一个让人诧异的话题。毕竟,大学素来被认为是社会开放、包容的象征,现在全社会都在变得越来越开放和正常,唯独大学反倒还需要讨论要不要开放、要不要回到正常状态,这显然不算正常。

且不说,大学自带公共属性,其诸多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配备,从一开始就有让社会共享的考量,大学日常的运行,也从来就离不开与社会的正常联系。比如,学术交流,学生实习,企业招聘,社会活动等,哪一种不需要大学与社会保持顺畅的双向联系?如果企业到学校招聘,学者到学校交流,连正常的入校环节都需要层层审批,如果大学校园对市民而言是一个只能想象的存在,这样的大学何谈“精神高地”,何以让社会产生足够的认同?更进一步说,大学本身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如果大学生在这个阶段长期生活在一种封闭状态,又会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甚至,是否会在无形中增加对社会的隔膜,从而培养更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这些不可不察。

必须承认,一些人反对大学开放,或者说不少在校大学生希望大学依然维持一种相对“清净”的状态,对外来人员实行严格管理,这背后有一些现实顾虑,确实应该被正视。比如,像学校食堂、图书馆如果向社会完全开放,可能会让相关资源变得更紧张。但是,这些特殊区域的开放可能带来的“负作用”,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尽量规避。比如,在开放时间上作出明确限制。正如广东省教育厅安全保卫处处长江存余所指出的,大学开放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其实是管理不善导致的,这一点不该怪罪于“开放”。要不要开放是态度的问题,能不能管控好开放所带来的问题,则是能力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各高校主动告别疫情防控期间对封闭式管理所形成的依赖,尽快在开放中倒逼提升精准精细化管理能力,显然才是正确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也就是说,若仅仅是以大学开放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为由,就希望大学继续维持疫情防控期间的封闭管理状态,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对社会的过度防备,也是一种值得警惕的封闭思维。这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亦是“糟糕的一课”。因为它示范的是一种与社会的自我“隔离”,而不是在传递一种主动拥抱社会的开放态度。

大学该不该开放,早就不应该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开放本应该是大学的常态,社会越来越开放,大学却陷入某种“非正常状态”而难以自拔,这是拖社会后腿,也是大学角色的自我矮化,是时候大胆迈向正常了。在这方面,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素来有领风气之先的传统,同时又是高等教育大省,大学的开放,更应该走在前列。 (作者是资深媒体评论员)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